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新聞資訊

論壇

溫哥華地產

大溫餐館點評

溫哥華汽車

溫哥華教育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松弛感‌?白人比你想象得更"焦慮"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上個月,我見了一位藝術家朋友Lucas,杭州人,歐洲留子,剛畢業的時候也在大公司上了幾年班,後面實在受不了了,直接搬到柏林的Kreuzberg發瘋當“藝術家”去了。


“如果是在國內非得自我介紹的時候,我一般就這麼說。”他說,“反正出門在外,身份都是自己給的。”

雖然他現在是無業游民,但其實沒吃什麼生活的苦,打工的時候攢了一筆錢,再加上爸媽還是願意供養他的,他白天在家做音樂混音,晚上可能在地下電音派對放歌。


“當然了,前提是我爸媽不知道我已經辭職了。”他聳聳肩,咬了一口純手工烤的披薩,“他們太容易焦慮了,所以我就不說實話了。”

我自己完全覺得這事兒無所謂,但還是替廣大老中問了他一個問題:“那你現在一點錢不掙,不擔心自己以後老了還在租房、沒積蓄,甚至後面的養老問題嗎?”

他想了想,說:“我擔心啊,有時候凌晨三點回家,看著街燈都覺得自己像個失敗者。但我更怕,四十歲那年突然發現自己根本沒活過。”

他跟我吐槽說,別看現在中文互聯網上大家都鼓吹那些白人的“松弛感”,即便兜兒比臉幹淨,看上去還特別陽光積極,其實他們有時候也很焦慮的。

他現在還記得,自己還在上班的時候,周末和一群“藝術家”朋友吃飯,主要是以白人為主。席間有人聽說他在大廠上班,眼中都寫滿了不可置信,像是看到了另外一種生物,天呐,可是你看起來挺creative的啊,還以為你是freelancer呢。

那種語氣不帶惡意,卻像是你穿錯了聚會的dress code。

原來很多白人也有自己的“社會時鍾”,那就是你必須得有點“特別之處”。

你可以沒錢不成功不結婚,但是你怎麼能跟別人一樣每天朝九晚五呢?這也太不酷太無聊了吧,活得太不精彩了,連我家樓下的咖啡店員都在拍紀錄片,准備去參加柏林電影節呢。


生活在這座城市,你不搞點什麼創意項目,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年輕人……如果有人就喜歡宅著上班,那簡直完蛋了,像不像另外一種peer pressure(同輩壓力)?

而他們,也確實在這個賽道裡越來越卷了。平凡就是最嚴重的社會病,而沒有project,就相當於是社交性死亡,自動被劃入邊緣人群。

所以,你必須得開始寫小說、做陶藝、參與某個NFT實驗、組個樂隊、當DJ、拍vlog、設計家具、種蘑菇、開工作坊……哪怕你只是偶爾做做夢幻布景的概念圖也可以,至少不要只會聊錢和工作,不然很容易被貼上“悲慘人生”的標簽。


所以你看,焦慮這東西,其實無處不在。

白人擔心自己太普通不夠“邊緣”,老中擔心自己不主流不穩定。

他歎了口氣,說其實在巴黎、柏林這些文藝密度過高的城市,他發現“自由職業”並不是自由,而是一種文化義務,也是一種融入別人的方式。

但這個事情的本質,跟咱們東亞的成功焦慮沒區別啊,只不過我們被社會時鍾鞭策著拼命向上,他們被文化敘事拉扯著拼命往左,嘴上說著 Be yourself,但實際多少得打個折扣,真的要完全做自己,其實都挺難的。

“那既然這樣,你喜歡現在的生活嗎?”我最後問道。

“當然了,我可是老中。”他忍不住笑道,“還有什麼比不上班更爽的事嗎?”


覺得新聞不錯,請點個贊吧    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,等著您的高見呢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5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.0034 秒